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解封後 大陸經濟前景仍堪憂
來源 :經濟日報 | 記者 :責任編輯 | 時間 :2023-01-22 | 116 瀏覽 : | 分享到:

2023年1月18日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統計總局17日宣佈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僅有3%,是近40年來最糟的,不過這個數字本來就是落後指標,過去一年疫情封城,經濟無法達到預期5.5%的目標,可以預料得到,能夠「保3」已經慶幸了。問題是解封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前景會如何?

現在對大陸經濟前景,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是解封之後會亂,而且會大亂,二是經濟會迅速反彈。因為大陸經濟是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誠如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所指出的,中國大陸經濟能否復甦,將是2023年全球成長的最重大因素。

認為會大亂的人指出,去年年底驟然解封,疫情大爆發,讓民眾陷入嚴重的集體恐慌中,染疫人數估計有9億,官方宣佈,一個月來死亡高達6萬人,但外界推估將上看百萬。

三年來外資撤離、工廠停工,地方政府負債額已達人民幣60兆元,中產家庭不敢消費,富豪特權爭相外逃,雖然大陸仍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12月也還有780億美元貿易順差,但出口下降9.9%、進口下降7.5%,訂單大量流失,國際貨幣基金保守估計,今年成長率僅為4.4%。

但更多人認為經濟會迅速反彈,高盛上周還往上修正為5.2%,而大陸自己估計至少有6%以上的成長空間,地方政府更是展現出拚經濟的雄心,就如同當初用加倍清零來表達對中央忠誠一樣,現在則拚命提高目標,以迎合中央的期待,31個省份中有29個宣佈至少5%的成長目標,甚至有個別城市,如鄭州、長沙,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7%。

大陸疫後經濟成長有兩個發動機,一是報復性消費,據估計,這兩年疫情,家戶銀行存款大增42%,達到4.8兆,比英國全年的GDP還要大,現在各大城已重現熱絡,旅遊、交通、飲食行業將是第一波的獲利者。春運首周,國內客運航班量首周成長12%,已恢復至疫情前同期八成以上水準。

其二是大陸當局放開對房地產的管制,房地產占大陸經濟總量的15%,這個手段過去屢試不爽;疫情前中央三令五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今卻決定放開限購政策,客觀上也就是為炒房鬆綁。

大陸經濟迅速反彈到疫情前的高點,是完全有可能的,就像是疫情放開之後,原推測大陸感染人數的上升,三個月就能走完別的國家三年的路,實際上只用了不到20天,外界原來估計大陸經濟要至少半年才能恢復,現在看起來不需要這麼久。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大陸需要民營企業進行更多的投資、僱更多的人、繳更多的稅。所以習近平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說:「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政策從兩年前的打壓,轉變為尊重私人企業,鼓勵私人資本。

但是大陸的問題,歸根究柢還是政治,政府雖然鼓勵民營企業,但並沒有放棄對私營企業的控制。

據金融時報報導,大陸政府採取新策略,購入阿裡、騰迅、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公司的股票,稱為「特別管理股票」,雖然只有少數,但足以讓中共對公司決策有否決權,這樣就可以完全管控。在兩年多前,螞蟻金服的上市問題,引發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監管,如今螞蟻集團宣佈股權重組,馬雲同意放棄控制權,於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說,針對國內最大科技企業的整改「已基本完成」。

這樣的國家政策,即使宣佈鬆綁,恐懼仍盤據在企業家的心頭,民營企業自然無法放心做生意,更不敢將生意做大,引起官方關切。這樣的政府與企業的緊張關係是雙向的,政府生怕私營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會大到失控,需要時時看管,而經過之前的折騰,企業擔心在中國大陸會有不測的風險,自然不敢投資,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長遠來看,這才是中國大陸經濟的隱憂,即使過得了疫情這關,未來經濟前景,仍然是堪憂的。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