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回首頁
貴州黔北~遵義地區有三寶,其一茶聖陸羽駕鶴湄潭仙蹤,是一個有趣的朝聖旅居故事...
  • 旅讀400年湄潭文化地圖

    旅讀400年湄潭文化地圖

    湄潭原有老八景,後有新八景。《念奴橋.湄江攬勝》記之:“湄江如練,下荊楚瀟皖直奔三吳,林茂竹修峰峻秀,處處山青江碧。春日尋芳,夭桃似火,李杏紛如雪,四時勝景,最佳揚絮時節。臨水登艇擊波,玉山飛鳳,古洞幽佛刹,萬鳥歸巢江渚上,白鷺盤旋明滅。澤溪蘭翠,釋慈鐘曉,芳草年年發,拋鉤垂釣,寒潭楊柳瀅月”。
    ......

  • 訪貴州省龍頭茶企業之行

    訪貴州省龍頭茶企業之行

    在乾淨水泥牆面內雙層保護的標準廠房,看見蘭馨公司為確保消費者喝上優質安全的茶葉,從鮮葉原料、生產、包裝、出廠到產品售後的一體標準作業流程,均有嚴格的品質控制和檢驗體系以保證食品安全。出廠產品,有蘭馨雀舌系列、蘭馨金尖紅茶系列、蘭馨100毛峰系列、蘭馨100紅茶系列及蘭馨萃芽、綠茶系列。看著金老總的認......

  • 湄潭茶儒的“蘭馨茶引”因緣

    湄潭茶儒的“蘭馨茶引”因緣

    由於金循董事長對湄潭茶葉發展與觀光產業的熱誠,也在言談語詞中隱約聞到弘揚中國茶道的大氣,當晚經過思考,筆者認為應該要為此人起筆撰寫蘭馨茶引,必須要為他詮釋其謂"蘭馨君子之道",以解世人對其的誤解與箝制。這才是中國能邁向國際化與創造競合關係的膽識與基本態度。我很榮幸有此機會為其雄心提擘“茶引”,說出中......

  • 上雲貴山論道采珍記

    上雲貴山論道采珍記

    讀書,或可消遣,或可思辨;或可談“術”,或可論“道”,總之,應開券有益。讀黃學有《上山采珍集》,文中那關照心靈、參悟人生的喁喁絮語,紓解了問道於尺牘之間的閱讀饑渴,令人頓覺觀自在。
    早在遠古時期,湄潭境內就有野生茶林。有史為證,清康熙二十六年所撰《湄潭縣誌》載:“平靈台,縣北四十裡,在馬蝗箐。懸崖......

  • 聖心山藏茶聖三寶現形記

    聖心山藏茶聖三寶現形記

    據1948年《貴州通志・風土志》載:“貴定雲霧山茶有名,惜產量太少,得之極不易。石阡、湄潭眉尖茶皆為貢品。”這說明湄潭茶不僅產量大,品質好,而且為貢品。自古雲貴山上出好茶,這裡應該就是當年“貢茶”的所產地。
    離上一次雲貴山驚險紀,已有月餘。一早,突然接到蘭馨金董來電,催促著快著裝準備上山,往木窗望......

  • 南方茅坪俠客行

    南方茅坪俠客行

    “茅坪鎮”百面水風景區附近的山腰上,耳際又響起長老的聲音:到了、就這裡。進入眼簾的是一戶大庭園,庭前有位老翁親切和藹的迎面而來,長老說道這位老先生就是抗日“十萬青年十萬軍”僅碩的楊老先生,見到老先生伸出手,我立即雙手迎上去,緊握著楊老前輩恍如隔世般見到故舊親人,難掩心中激動。
    老前輩將我我們一行四......

  • 記湄潭茶聖地之一步,從民國中央實驗舊茶場出發

    記湄潭茶聖地之一步,從民國中央實驗舊茶場出發

    “湄潭是貴州藝術之窗、未來明日紅寶石”。這是我對生活在這塊湄潭的人們所能註解,也是對愛好中華文化的朋友所提出的寶地看法。踏上湄潭的土地,遙望著迷霧般城鎮的風景,一種記憶驀然被喚醒。湄潭縣城南萬壽宮、水府祠的辦公樓,校場壩、老龍田、水井灣三地、打鼓坡茶園。而貴州省舊茶科所“民國中央實驗舊茶場”甫一亮相......

  • 記湄潭茶聖地之二步,攀青龍登打鼓坡茶趣行

    記湄潭茶聖地之二步,攀青龍登打鼓坡茶趣行

    踏上象山“打鼓坡”茶山路。山不高,卻渾然有力,植被蒼茂,沿途青綠枝葉搖,就是看著兩邊的花樹,彷佛貼到臉頰般包裹著整個腦袋,曳著似乎在歡迎著遠到的客人。忽高忽低,狀粗轉眼或細而目不暇給,湄潭縣城輪廓在眼波中逐漸擴大。順著樹枝指向遠方,連襟的櫻花樹有若青龍畫鱗般裸露在一片片茶海中,抬頭一望只見高聳山頭青......

  • 記湄潭茶聖地之三步,青瓦聽泉戲湄水潭

    記湄潭茶聖地之三步,青瓦聽泉戲湄水潭

    狀似長形袋的湄水潭就掛在湄水河旁,似乎是茶神仙泡茶所需要的茶水桶,只是走過了潭水微小的一部分,卻早已被這裡的文化深深折服。那一刻,筆者就像瘋狂的孩子一樣擁有無限激情和活力。在想起浙大西遷學者祝廉先曾吟詩曰:“萬重雲影綠粘天,清韻淙淙曲漳邊。古調於今成絕響,偶來洗耳聽流泉。”不知不覺有一股茶道之心油然......

  • 記湄潭茶聖地之四步,提壺火焰走道祈福

    記湄潭茶聖地之四步,提壺火焰走道祈福

    “天下第一壺”位在火焰山的北面,就像一個巨大的泡茶磁場緊緊地吸引著,環視三面河源源不停的流竄著,筆者一次次沉醉在溯古探源的文化長廊中,享受這難得的大茶道大祈福。
    站立在面積達128平米,由著名書法家于虹先生書寫“天下第一福”文化牆前,猶感“聞茶道、澤福田”之異曲。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在湄潭的老百姓......

  • 記湄潭茶聖地之五步,吟詩八景必遊桐子坡

    記湄潭茶聖地之五步,吟詩八景必遊桐子坡

    從踏進舊茶科所“桐子坡”的那一刻,筆者脫離了世俗民風,置身於一個充滿詩情般的寧靜殿堂。只見湄江河和湄水河兩條江河的“二水倒流”交匯處,河畔竹木成蔭,河水清澈見底,山上茶樹成片,景色如畫。
    彷佛見到浙大草原詩人,身影在遊玩茶場時每人分詠八景寫了“隔江挹翠”、“紫薇山館”、“虹橋夕照”、“倚桐待月”、......

  • 記湄潭茶聖地之六步,紫薇山館風華再現黔茶大酒店

    記湄潭茶聖地之六步,紫薇山館風華再現黔茶大酒店

    “與其行走千山萬里路,不如湄潭紫薇山館一十日”。單獨由舊茶科所大樓改建的黔茶大酒店,美輪美奐且醒目耀眼的青瓦坡屋頂、轉廓樓穿鬥枋、雕花窗紅柱子、白粉牆大合院為風格的“黔北民居”,依坡傍水,甚是大型古尚別墅。
    兩側古樹鬱鬱蔥蔥,依坡而列,更是透出萬丈林香。入口湄水橋邊,懸浮結構于湄水河清可見底的古屋......

  • 湄江河自然生態的啟示

    湄江河自然生態的啟示

    湄潭縣有48萬人口,城鎮內住著11萬人口,依附在湄江河中游地段,形成商業、美食及休閒文化。人口與房舍的增加持續擠著壓湄江河中游的生物鏈的生存空間。湄潭縣城因碧水、垂柳、修竹而秀麗,橋也是湄潭的一大特色。湄江河、湄水河因環繞縣城而過,把縣城圍成半島,三面環水,不論從哪方面進城都要過橋,從城北七星橋往下......

  •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上段,普陀寺前佛心如水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上段,普陀寺前佛心如水

    普陀寺為湄江河中游景區起點,緊鄰湄江河畔,寺山后有一小路,藏有一古寺。古寺依玉屏山獅子岩而建,寺高三層,很是壯觀。可惜寺門深鎖,年舊失修,已經廢棄。山下新修的大雄寶殿,香火很盛。從新殿到古寺,一路上松柏被善男信女拴滿了紅繩,可見來此的人也是很多,在跪拜了菩薩之後,人們更願意把象徵祈福的紅繩牢牢系在這......

  •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中段,端陽蛟龍七星橋下現寶劍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中段,端陽蛟龍七星橋下現寶劍

    傳說,張三豐成仙前,雲遊四海,尋找修仙之所,最後選中湄潭城中的朝陽洞修行,得道成仙;後來,張三豐為王母祝壽後,帶著王母所御賜的美酒從瑤池出來,但由於酒醉,使酒罈墜入湄潭,罎子化成寶壇石,而酒流出成為湄江河。
    以前,湄江河一到端陽就犯難,後來張三豐見是水中蛟龍作祟,於是將蛟龍殺死,並在湄潭的七星橋的......

  •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下段,湄江南聚五福臨門

    記湄江河中游生態之下段,湄江南聚五福臨門

    過了茶鄉大橋,走進湄江橋領域,突然覺得江河下段較為迂緩,支流眾多,流域面積較廣,如今湄江橋已成為湄潭集交通、景觀為一體的大橋。地處在城南端,為湄江河與湄水河交匯于此,水曲如眉,匯成深潭,湄潭縣城由此得名。
    “湄潭八景”之一的“寒潭映月”,指的就是此處,水深不可測,常有大魚撲騰于水面,江邊有一萬壽宮......

  • 摸著紅軍教堂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摸著紅軍教堂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牌樓懸掛著“紅軍第九軍團司令部舊址”,站立在大門口,許久還沒回過神來,突然在腦海裡一幕幕歷史書本快速翻動著,停留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日間的衝突;隔年1932年國共內戰,國民軍發動對中共軍的“圍剿”;1935年中共召開了聞名的“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經紅九軍團掩護中共中央縱隊四渡赤水......

  • 人間仙境就在田家溝

    人間仙境就在田家溝

    田家溝位於鳳凰山腳下,村前有一大口水質清澈的山塘,四周青山與茶園自然相擁,門前竹園與湖水唇齒輝映,再加上那一片青瓦白牆、紅柱花窗的黔北民居,一切顯得是那麼的美麗和諧。當地農村居民自發編寫花燈歌謠“十謝共產黨”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成為入口景觀區獨特及醒目的亮點。
    走進農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全......

  • 茶食文化在核桃壩四品君

    茶食文化在核桃壩四品君

    說到核桃壩村,必須得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曾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先後接見該村的老支書記何殿倫。核桃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曾是出名的貧困村。因無水灌溉,土壤貧瘠,糧食產量低,溫飽問題無法解決。當地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核桃壩,幾道彎,十年就有九年幹,頓頓吃的包穀飯,吃水要翻幾座山,小夥一心往外走,姑......

  • 夢遊中國茶海旅居之境

    夢遊中國茶海旅居之境

    當站在湄潭永興鎮中國茶海(也叫萬畝茶海)頂坡時,那一種心曠神怡,有如站在臺灣墾丁鵝鑾鼻燈塔前,遙看著一望無際的三海匯流,難以掩飾心中的舒坦,恍如置身於波瀾壯闊中,在瞬間的震撼後,那顆喜歡海的心靈開始柔軟了。
    靜靜地站立著,不分東南西北地全景掃描眼前的這片綠色的茶海,條條茶葉,如大風吹動般,綠色波浪......

 旅讀湄潭文化400年                                         編:管人龍 / 攝影: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