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深度思考】 從臺灣“一村一品”經典案例中探索發展新模式
來源 :知乎/中農富通長三角規劃 | 記者 :小編 | 時間 :2021-08-06 | 382 瀏覽 : | 分享到:

前言

“一村一品”並非臺灣原創,早在1979年日本大知縣知事平松守彥為了縮短城鄉差距、防止人口外流,提升地區經濟發展就提出了“一村一品”運動。我國臺灣地區對發展現代農業極為重視,在日本發起一村一品運動10年後,看到前景和效果不錯的臺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1989年在台推動一鄉鎮一特產(OTOP)計畫,透過輔導地方特色產業,再結合OTOP計畫“一鄉一特色”、“社區特色營造”、“農村再生”等政策,加上網路行銷與文化創意,用以帶動地方的“家有產業”,充分圍繞“特色、科技、精細、休閒”的發展理念,按不同的區域條件,規劃佈局“一鄉一品”、“一村一休閒”等相對集中、優勢明顯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從而使每個縣、鄉都有各自獨特的優勢、知名的品牌,每個農會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打造了區域優質品牌。

本文通過探索臺灣在"一鄉一品"建設中的經驗和做法,分析池上鄉、信義鄉、大湖鄉3個典型案例模式,提出臺灣“一村一品”對我國新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的重要啟示。

01 臺灣“一村一品”典型案例詳解

一、臺灣稻米之鄉—池上

池上是坐落於花東縱谷平原間的一座小鎮,日夜溫差大,山間雲霧繚繞,臺灣中央山脈的水彎流而下,散流平原之上,又穿越水田,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池上全台第一的稻米。

1、一個有歷史的產品:池上米

池上鄉,是一個傳統的稻米產區,在日治時代曾經是用來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故又稱“皇帝米”。“池上便當”自1950年代便因別致的香氣口感且用木制飯盒而聞名臺灣。2005年,池上米及時註冊了臺灣第一個地理認證標章。現在池上的每一包大米都可以追溯到種植的地塊和農民,還可以查看到種植日記、生產履歷等。

池上米之所以能長足發展離不開品牌的打造及多樣化利用和開發特色衍生品,提高稻米附加值。

2、產業化發展

不斷顛覆消費者對米的傳統印象,是池上米在鄉村品牌化過程中的一大市場優勢。

隨著臺灣地區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米麵共食和西方速食文化影響了臺灣地區稻米的消費量,池上稻米也不例外。為打破這一僵局,池上稻米加工企業不斷為米尋找新的出路,除池上包飯外,不斷開發以米為原材料的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妝保養品等特色衍生品。

池上稻米產業還通過設計外包裝等挖掘特殊市場潛力,如針對婚宴市場推出花布包裝的婚嫁米等伴手禮;還根據喜愛養生的高消費族群的喜好推出一系列養生產品,如紫米餅。

3、以稻米文化為核心的農旅融合

文化體驗:近年來,池上將稻米產業與休閒農業結合推廣米產品、成立池上米香休閒農業區、開展直營店與稻米體驗行銷,圍繞“米”全程做體驗,發展參與式或體驗式生產、DIY加工,讓消費者通過體驗加工來獲得產品的價值認知。

文化旅遊:池上還利用其旅遊資源和舉辦文藝活動。2009年秋收前,池上的居民在金黃的稻田上舉辦了第一屆音樂節。這種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登在國際媒體《時代雜誌》的網站上,吸引了全球的關注目光,此後的每屆音樂會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張惠妹、伍佰、優人神鼓等知名藝人、表演團隊接連登上藝術節舞臺,使藝術節成為臺灣重要的藝術盛會。

二、梅子夢工廠—信義鄉

南投縣信義鄉全面整合產業資源,全力推動產業延伸,將特產青梅結合釀酒文化、現代視覺藝術博覽、產品創意主題活動等,形成了傳統農業產業、工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體系的高度融合。

從一個青梅到“梅子夢工廠”,從一個窮鄉僻壤逐漸發展成為以產品為中心的觀光景區,信義鄉梅子產業已成為臺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典範。

1、不斷舉辦主題節慶活動

梅花、梅樹不是只有信義鄉才有,只有不斷地舉辦主題的活動,創造新聞的話題,吸引遊客的造訪,才能強化旅遊的新鮮度,吸引遊客的關注和目光。

信義鄉農會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結合當地資源舉辦賞梅季——踏雪尋梅、葡萄節以及梅子節等三大慶典,期間的“千人制梅”、“梅花DIY達人秀”等活動都成為具有地理文化標識的互動遊戲,通過相關的文藝表演以及親子活動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

2、結合少數民族故事文化包裝產品

信義酒莊成為臺灣第一家會說故事的酒莊。

信義鄉農會通過說故事的方式將產品與布農族文化、創意文化結合,賦予產品故事性,打造出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如“小米唱歌”、“梅子跳舞”、“長老說話”、“忘記回家”、“山豬迷路”等系列產品;而且通過對故事內容的挖掘,賦予了每個故事完整的內涵。

3、產學研結合不斷推陳出新

通過創意,開發出各種各樣的衍生商品,使商品的品牌包裝和設計升級。

多年來,信義鄉不斷研發梅子新產品,與京都念慈蓭、HELLO KITTY、妖怪村主題飯店等知名企業合作;還通過衍生產品的製造,如各具特色的玩偶、文化衫、棒球帽、杯子杯墊等種類多樣的紀念品,延伸至其他產業,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草莓王國”—大湖鄉

苗栗大湖鄉是臺灣草莓的故鄉。大湖酒莊,是大湖農會所轉型經營的酒莊,於2002年對外運營,是寶島首家生產草莓水果酒的酒莊。目前,全世界只有加拿大、美國有釀制草莓酒,大湖酒莊的設立,帶動了當地整體的繁榮,已經成為了一座人文景觀與文化內涵的多功能主題文化休閒園區。

1、依託草莓產業園發展起來的農業休閒園區

初期,大湖農戶僅將其作為一般水果銷售,由於地處偏鄉,草莓又不易保存,經濟價值相對有限。直到1978年,當地農戶徐志文首先開放草莓園供遊客採摘,草莓栽種逐漸走上休閒觀光果園之路。

大湖酒莊自2002年成立以來,以草莓文化園為核心,融合當地溫泉資源,全面整合當地草莓文化及特色草莓衍生品,草莓資源成為大湖鄉草莓觀光體驗的引擎。

2、打響品牌

大湖鄉草莓成為大湖地區的品牌與象徵。

在經營發展大湖酒莊的同時,大湖農會將大湖草莓酒做出了口碑、打出了知名度,草莓酒產業與過去台三線上的草莓觀光采果已結合成大湖地區的文化產業。

3、宣傳造勢

每年的草莓文化活動都有不同的發展主題,將草莓的開發和品牌運作植入當地鄉村的文化生活裡。

舉辦草莓公主、愛情果——草莓集體結婚、草莓寶寶選拔、草莓飆舞大賽。生產、銷售、研發、推廣、文化創意、節慶休閒環環相扣,帶動當地產業發展。與臺灣綜藝節目合作,吳宗憲的節目《食字路口》、胡瓜的《週五八點党》都曾去這裡錄節目。


02 臺灣“一村一品”模式對中國“一村一品”的啟示

一、特色農業產業化

“一村一品”以產業為主線,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從整個產業鏈角度考慮,尤其重視產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加工與銷售。依靠農業科技,充分發揮區域特色,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培植出一些富有特色的集生產、加工、休閒、觀光與體驗為一體的區域性支柱產業和優勢產品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農產品品牌塑造

注重產品的品牌化建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創建和認證地理標誌商標,進行綠色產品或有機產品的認證,打造地方特色產業,並加強品牌的宣傳。

農產品品牌的塑造大體有兩種類型:

一是原生農產品的品牌塑造,如:佳沛奇異果、加州杏仁、知穀稻米、神戶牛肉等;二是精深加工農產品,如:匯源果汁、三元乳製品、張裕葡萄酒等。另外,其他行業產品的成功塑造,也可借鑒應用到農產品上來。

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利用當地的鄉土文化,提升農業產業的功能,不斷開發和打造融入休閒、體驗和觀光等旅遊功能的農業資源,探索特色種植與大地景觀結合的發展模式,帶動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使農業逐步發展為綜合產業。

四、文創注入更多內涵

充分挖掘當地的產業、生態、文化、區域等資源,將它們進行打造、包裝,開發為獨特的產品。針對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選擇實施鄉村生活創意、民族文化創意、農業景觀創意、農產品加工創意,從而打造多元化的創意農產品及其衍生品和創意農業休閒旅遊服務專案。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