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2024-04-13
2024-04-13
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作者楊再平/金門論壇】
關於陸方公告自9月20日起恢復受理金門、馬祖、澎湖小三通個人旅遊簽注申請,昔日陸客穿梭大街小巷之榮景,將可望再現,終於稍解金馬澎三島的觀光旅遊發展困境。但也引發很多金門觀光旅遊業者憂心,尤其金門觀光業目前70%消費仰賴陸客自由行,影響不可謂不大,如果不能同時整備自己的優勢獨特的觀光資源和開拓大陸以外的客源地,未來仍隨時要面臨兩岸政策變動影響,許多人開始思考,應如何拯救、振興和永續金門觀光?
金門和台灣的觀光發展問題一樣,從以前到現在積弊甚多,必須先通盤檢討改進和自救,相互借鏡。根據日前「台灣女婿」、藝人吳鳳以當過6年導遊的經驗,提出十項救台灣觀光的建議。 吳鳳認為,台灣沒辦法完全靠國內旅行來發展觀光行業,因此需要一個非常完整的旅遊觀光計畫,1 年、5 年、10 年的規劃,從短程、長程來找辦法吸引國外觀光客。也許一開始沒辦法吸引大量的西方觀光客,但至少在亞洲區可以增加來台觀光人數。
吳鳳所提出的十點建議,首先需要把每個觀光區重新整理,包括塗漆、整修、加強美感跟吸引力,將特色弄得更清楚,老街和古老建築也需要有更完整的規劃,他認為可以將參考日本的環境規劃跟美學概念。此外,他也建議邀請各國網紅到台灣旅遊拍攝,或透過邀請名人來台演講、表演,以更具創意的宣傳方式來吸引觀光客。這些其實都點出台灣觀光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而吳鳳談的救台灣觀光十點建議,許多也都符合拿來救金門觀光。尤其第4點提到,外島的城市跟環境美感要加強,多宣傳外島的特色。
值此兩岸關係存在許多變數之際,的確需要金門觀光旅遊的產官學界好好先自我檢討思考,正如一位金門旅行業者所說,陸客自由行或團客若真的都暫停,即使大陸已同意4省20個城市恢復離島自由行,但已原本開放的全國47個城市數量已銳減一半。
此一轉變剛好讓大家可以稍微冷卻一下,也應體認做生意不要拼到血本無歸。一句話道出長久以來金門團費接待價相互砍價接單,再靠購物回佣的經營操作問題,許多金門旅行業扮演大陸組團社或台灣同業團的「地接」,卻對遊程規劃與服務產品品質的長期忽視,使得金門旅遊產品組合與客源開拓能力不足,雞蛋若只集中在一個籃子上,一旦客源地發生狀況,就會受害慘重。
一位金門旅遊業人士坦承,兩岸政府的小三通政策變化似乎都忽略金門長期發展需求,這也帶來另種思維。金門觀光發展若只靠陸團,不設法再開發其他地區客源,未來還是有可能再面對現在遇到的同樣問題,亦即陸客對金門是很重要,但易受兩岸關係互動影響,政策變數很多,非金門地方政府單方面可以主導影響和掌握。
金門觀光應可以如何自救、振興和永續金門觀光?筆者認為可分為「自助」和「人助」兩個思考層面。
「自助」方面,就是「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如前述吳鳳建議的「外島的城市跟環境美感要加強,多宣傳外島的特色」。先把自己的優勢或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觀光資源好好整理整合規劃,如生態保育及美化觀光環境和設施,適合人居人遊等特色擴大行銷,自然能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金門。同業間不適合再惡性削價競爭,應做好服務品質,才有回頭客。
又如可以研究開發或整合規劃金門「新型旅遊組合」產品,透過整合在地島嶼環境和自身獨特歷史的人文資源,包括水試所、農試所、畜試所、林務所、植物園、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文化局地方文化館、金門國家公園等單位合作,全力打造金門成為符合各年齡層的兩岸研學基地、各團體組織或企業培訓、學習中心或獨特的體驗學習型的「島嶼生態與生活博物館」。正如由廈金澎兩岸三地旅遊界產官學聯合策劃推動的「2019廈金澎旅遊節」,以「來廈門•遊金門•玩澎湖」為主題,圍繞親子互動、青少年交流、露營徒步、趣味運動、騎行路跑、研學旅遊、民俗文化、時尚潮流、美食體驗、體育競技等形式,深入拓展「一程多站」海峽旅遊產品,挖掘兩岸旅遊文化內涵。
這種區域整合型的「一程多站」和體驗學習型的「分眾旅遊」趨勢,已不同於傳統的「單一旅遊目的地」和「大眾旅遊」市場。
除了觀光發展以外,金門人還要提前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以適合金門和未來永續發展的產業﹖應預作研擬規劃另外幾個籃子﹖
很高興聽聞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曾於八月對因應陸客可能減少的窘境,已研擬多項方案,此時千萬不要因大陸已恢復金厦和金泉個人遊而放緩下來或停下來,應持續推動,如觀光處處長丁健剛所表示的,積極研擬「國內外遊客方案」。首先,縣府將爭取多元市場,透過旅展、行銷等方式,加強招攬國際旅客,尤其是東南亞、東北亞,例如赴新加坡辦理旅展,大力宣傳金門旅遊,拓展國際客源。
這是屬於「旅遊行銷」面的整合與加強。其他像透過網紅行銷,如FB、line(含line@)、微信(含公眾平台)、直播、IG(Instagram)和抖音等,也是兩岸現代年輕人時興的互動傳播平台,也是可以運用的新型「旅遊傳播」途徑和方式。
其次是帶動僑鄉返鄉。將東南亞的70萬金門僑親,用鄉情連結整合,持續深耕金門,並研擬提供僑鄉返鄉優惠補助,讓年輕人回流。這項客源開拓計畫,很值得期待,如汶萊現有華人近五萬人,佔汶萊總人口約17%,有九成的華人祖籍來自大小金門,其中以來自小金門(烈嶼)最多;東南亞金僑的政經實力還形成所謂「金門商幫」的說法,潛在市場客源可期。
此外,縣府觀光處也致力創新「旅遊目的地品牌」,藉由交通部觀光局補助,針對台灣年輕族群,打造「年輕品牌」,同時對老客戶,規劃「重遊」方案,如「老兵徵召令」(曾在金門參戰老兵及其眷屬,或歷年抽到「金馬獎」到金門服兵役的退伍軍人及其眷屬);針對所屬營區推出不同遊程,包裝城懷舊旅遊產品,以便老兵或同梯的回營敘舊。
在國際包機方案,觀光處將爭取國際包機,以東南亞、東北亞為主,可配合前述旅外金僑及其眷屬返鄉計畫推動。目前已有業者洽談,預計年底有機會成行。
危機就是轉機。也許金門觀光產官學界此時正可以發揮智慧,群策群力,檢討及改進現有缺失,創造更多創意,輔導旅遊產業轉型,發展智慧旅遊、推廣體驗觀光,不只要開發滿足大陸觀光客旅遊需求,更要開拓大陸以外潛在新客源,及多元開拓觀光附加價值,打造金門成為兩岸、亞洲甚至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作者楊再平/現任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