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2024-04-13
2024-04-13
2024-02-28
2024-01-03
2023-12-31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09
【記者趙靖邦/金門特稿】
殊不知,古代食鹽貿易和城市興衰、經濟繁榮甚至軍事結合在一起。掌握了食鹽專營權的人富可敵國。世界各地都為販鹽建立起的「鹽路」,如義大利的「Via Salaria」鹽路從青銅時代起即被利用外銷貿易。
關此,記者親身經驗蔡厝古道,分別參考文獻記載、法令規定,初步釐清古道是否即鹽道﹖國家公園管理處應盡義務為何﹖觀光處提出的蔡厝古道行程適當否﹖
元代真的有「蔡厝鹽道」存在﹖
太武山蔡厝古道上的「浯洲場築寨砌路記事碑」,元代時期在勒石上留下的碑文,後人相傳為「元碑」,自右至左共計5段內容為:「忠翊校尉浯洲場鹽司令陳元澤(第1段)募緣築造山寨鋪砌石路
董役司(第2段)令謝忠南司丞王國禮 管勾呂務(第3段)能耆儒陳志霖
僧王岩 司吏李榮(第4段)至正癸卯二十三年春三月謹誌(第5段)」。根據元史文獻記載,元朝元成宗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間廣設鹽場,其中位於金門東埔設立「浯洲鹽場」,同時設有司令一員,官階「從七品」,轄十埕-「上埕」為永安、官鎮、田墩、沙尾、浦頭;「下埕」為斗門、南垵、保林、東沙、烈嶼。至於該落款「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係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元朝滅亡前7年,朱元璋擊敗陳友亮期間。
元代金門的漁業開始課徵賦稅,根據「金門志」記載:「至元始建場征鹽稅」。漁業的發展和鹽有密切的關係,鹽的脫水作用,在於所含的化學成分能滲透入魚體內,使魚肉纖維發生收斂作用,繼而壓縮內含的水份,達到防腐與保存的功效。由於加工方法簡單,經濟負擔少,一直被漁民廣泛使用。金門本地製鹽對漁獲的保存,增加有利的條件,間接推動遠洋漁船的興起。
蔡厝古道的古蹟「元碑」勒石上的刻字(圖左),第1段第5-8刻字記載「浯洲場鹽」(圖右)。(圖/記者趙靖邦攝)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
蔡春生致詞時先感謝金管處對蔡厝古道用心良苦的支持,但話鋒一轉指出,金管處對管轄範圍內的事務,什麼都要管。而且針對金管處「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的譴責,總共提出了4次之後,隨即強調,這種單位留在金門有什麼用﹖
國家公園管理站設置原則第3條規定:區域內各項公共設施之「維護管理」事項(第2項)。區域內有關文化古蹟之「研究、保存」及「維護管理」事項(第5項)。金門國家公園東區管理站,曾於103年6月30日發布新聞稿,略謂:「太武山登山步道」為金門重要景點,遊客量眾多,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即負責該景區步道沿線、「公廁」等服務設施之日常維護管理工作,而公廁亦設有專人負責管理維護。
蔡厝古道既然太武山登山步道「秘境中的秘境」,當然為金門重要景點,金管處知之甚詳,惟蔡厝古道解決遊客內急的專用「公廁」,卻未設置。再者,設置在太武山1.6公里處,也就是海印寺的「蔡厝古道」登山入口處的大型解說看板已消失,小型解說看板則傾斜。另在「斗門古道」登山入口處前方T字路口設置兩座「斗門登山古道」標示牌傾斜已久,大型標示牌則有1/3彎折損壞。關此,金管處東區管理站對於區域內各項公共設施,有盡其「維護管理」之法定責任與「義務」嗎﹖
蔡厝古道具有代表性文化古蹟,「元碑」當之無愧,其勒石上相關「浯洲場鹽」等刻字,應維護防止其字體被風化侵蝕而消失,惟金管處根本「不作為」而付之闕如,更不用談及設置「元碑」的解說看板,以便讓遊客能理解其文化蘊涵。否則,觀光處長陳美齡針對「元碑」的致詞,當然無法暢談元碑上刻字內容第1段「浯洲場鹽」的歷史,只能以「非常棒」來形容。另一景點「元履湖」,「元履」係明代萬曆23年蔡厝祖先進士蔡復一的名號,身後被追贈兵部尚書,亦欠缺設置解說看板,只見到古道上設置標示方向的「元履湖」,同樣陳美齡不了解其歷史,只能說有「湖」而已。
「百二階」石階超過3百階以上,究竟此一古蹟的歷史意涵為何﹖金管處對此古蹟亦有「研究」之法定責任與「義務」。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6條規定:本法第3條第1款第7目所定文化景觀,包括「軍事設施」及其他場域。自元履湖再往前走,即發現左邊一座廢棄營舍及儲水槽,右邊一座小碉堡似步(機)槍射口,是否有挖掘地下隧道與廢棄營舍相接通,則不得而知﹖然金管處知悉後,再參考「元碑」第2段刻字記載「募緣築造山寨鋪砌石路」,其所謂「築造山寨」,令人好奇元代在易守難攻的「雄偉險峻」地形「築寨」,地點與「廢棄營區」之間是否有關聯性﹖關此,金管處對於軍事設施之文化景觀亦可會同縣府文化局協同辦理。
有關元碑、元履湖、百二階「古蹟」,軍事設施「文化景觀」,其文化資產之研究、保存及維護管理,金管處有法定責任實施,不同樣也是「義務」嗎﹖
設置在太武山1.6公里處,位於海印寺「蔡厝古道入口處」的大型解說看板已消失,小型解說看板傾斜情形。(圖/記者趙靖邦攝)
「蔡厝登山古道」至「斗門登山古道」距離,行經高陽路僅2公里多,行經農地產業道路僅1公里多,反之亦同。斗門登山古道大小標示牌頃斜,或者損壞的情形(圖/記者趙靖邦攝)
蔡厝古道上的「元履湖」(圖上),「元履」係明代萬曆23年蔡厝祖先進士蔡復一的名號,「蔡厝蔡復一故居」標示在大理石上,並設置於高陽路轉進蔡厝聚落入口處(圖下右)。「元履湖」四周塑膠網狀植栽,已不見美麗的花草(圖下左)。(圖/記者趙靖邦攝)
自「元履湖」再往前走,即發現一棟廢棄營舍,營舍外丟棄一白色蹲式馬桶(圖下右)。一座儲水槽(圖下左)。一座小碉堡似步(機)槍射口(圖上)。(圖/記者趙靖邦攝)
觀光處提出蔡厝古道的登山行程,宜由蔡厝登山,不宜下山至蔡厝。
記者親身經驗蔡厝古道,由蔡厝登山口上山,經過石階約3分鐘即進入「原始步道」花崗岩「亂石」林立的不規則地形,兩花崗岩石頭落差相當高,成年人不論上山或下山,約20分鐘內才可完成此一征服「路程雄偉險峻」的花崗岩原始步道壯舉,但如遇陰雨天,往蔡厝方向「下山」滑倒機率很高,重則可能骨折受傷。再者,踩著另一相對井然有序「百二階」的石階,即可抵達「元碑」勒石。換言之,自蔡厝登山口出發至元碑共計1.3公里,慢則花費45分鐘。參觀元碑後,自元碑標示「百二階」地點,先登上一小段石階再沿階而下,經過一座「無名」的「木棧橋」,再登上一小段百二階,共計5分鐘即可抵達蔡厝古道終點海印寺登山口。
遊客抵達海印寺廣場稍作休息,可由遊客旅遊中心建物旁小徑,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刻有「蟹眼」勒石,一旁廢棄軍事營舍,通往隧道內大門緊閉,愈顯神秘。再登上一小段路徑,5分鐘即可抵達倒影塔。不論從蔡厝古道、斗門古道或倒影塔上,皆可一覽金沙鎮「萬頃田」或對岸大小嶝「翔安機場」的完成填沙雛形美景,幾乎為同一目視方向,所差無幾。倒影塔觀景平台上,黃昏時往發射塔方向目視,即可看到西半島夕陽沉魚落雁美景,其「風景秀麗壯闊」,卻是蔡厝或斗門古道所看不到的。
遊客回程,自倒影塔至太武山下停車場約1.4公里,與回程至蔡厝里程相仿。況且玉章路山路相對平坦寬闊,又可較不傷膝蓋的安全步行,不似蔡厝登山口登山前20分鐘的氣喘吁吁,如果回程又要登上百二階共計有200餘塊石階,可能又要喘5-10分鐘,且古道後半段下山至蔡厝登山口的花崗岩亂石,中老年人膝蓋承受力及安全性應為首要考量。如果在倒影塔直接選擇相對蔡厝古道較好步行的斗門古道下山,可能與蔡厝古道發生的有關問題亦相類似。
衡量「自太武山停車場登山至蔡厝」與「蔡厝登山至太武山停車場」,兩種不同方向行程,高下立判。
登山友往蔡厝登山口方向下山,小心翼翼踩著花崗岩「原始步道」前進的情形(圖上)。「原始步道」的花崗岩亂石,說明了上山容易下山難(圖下)。(圖/記者趙靖邦攝)
© 2021 優優一百智慧聯網平台開發授權
中華文旅資訊社 官網:www.youyou100.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