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五五」規劃建議,列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華社
《經濟日報》10月24日台北訊,中共20屆四中全會昨(23)日閉幕,審議通過關於「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的建議,列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台灣特別關注「十五五」規劃涉台表述。根據規劃建議,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統一」。
十五五規劃建議重點
中共「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是中共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檔,全文尚待公佈,路透報導引述我知情官員表示,台灣關注「十五五」規劃是否提及「加深與金門的經濟整合」,倘若對岸將金門納入經濟發展計畫,將意味北京試圖建立「事實上的管轄權」。
陸委會昨日召開例行記者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回應,「金門的管轄權和主權屬於中華民國,這個是不容打折扣的。」
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鬥五年,到2035年實現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化區域經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