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傳承古都文脈 北京政協委員共話歷史文化保護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記者 :徐婧 杜燕 | 時間 :2024-01-24 | 53 瀏覽 : | 分享到:
來自社科界的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都博物館已對基本陳列進行全新升級,展覽以北京70餘萬年的人居史、1萬餘年文化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餘年建都史、70餘年新中國首都史,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首都的發展成就為重要節點,展示北京逐步遞升的城市地位,日益多元薈萃的都城文化,展示北京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體現了北京悠久的歷史、綿長的文脈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

    《中國新聞網》1月22日北京訊,2023年,北京全面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收官。北京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新增11家博物館備案、27家“類博物館”掛牌。


  今年,北京的博物館將怎樣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正在召開的政協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委員們圍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各抒己見,暢談“博物館之城”建設。


  “博物館之城”活力上新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首都博物館推出“輝煌中軸”展覽,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7家單位的53組(件)文物,對北京中軸線的壯美秩序、思想源流、歷史發展、公眾化進程和保護工作進行系統闡釋。

 

圖為參觀者在首都博物館“輝煌中軸”展覽欣賞中軸線沙盤。 記者 易海菲 攝


  來自社科界的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都博物館已對基本陳列進行全新升級,展覽以北京70餘萬年的人居史、1萬餘年文化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餘年建都史、70餘年新中國首都史,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首都的發展成就為重要節點,展示北京逐步遞升的城市地位,日益多元薈萃的都城文化,展示北京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體現了北京悠久的歷史、綿長的文脈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


  2023年底開放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在新一年將推出“故宮博物院藏古代顏色釉瓷器展”“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等展覽與觀眾見面。

 

圖為觀眾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廳內參觀。記者 楊可佳 攝


  “2024年適逢齊白石誕辰160周年,首博正在籌備一場齊白石作品精品展,預計9月亮相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韓戰明說,這一展覽將展出約300件齊白石作品,還將有數位展同期展出。


  過去一年,首都高校的青春力量為首都博物館帶來了新活力。韓戰明介紹,2023年啟動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畫之“古都行”專案中,百餘名首都高校學子走進首都博物館,參與文物研究、文創開發、展陳設計、詞條撰寫等工作,形成了40余篇研究文章,創作了40余件文創產品。


  其中,首都博物館館藏的“銅坐龍”,曾是金中都宮城正殿的瑞獸,見證了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是北京建都870周年的重要物證。通過館校合作,經北京印刷學院青年學生之手,披上幻彩走入當代生活,化身為幸福守護者,為展示文物內涵、使文物活起來提供了新視角。


  加強建設“智慧中軸線”


  “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加強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向世界充分展現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粹、助推首都功能核心區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今年,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帶來了一份關於科技助力北京中軸線高品質發展的政策建議。

 

2023北京文化論壇期間,論壇嘉賓參觀北京中軸線。圖為嘉賓在鼓樓參觀數位沉浸展“時間的故事”。 記者 易海菲 攝


  上述提案中提到,北京中軸線的15處遺產構成要素類型不同、形態各異、空間豐富,然而目前各遺產點彼此仍顯孤立,以點連線、以線成面的聯繫有待加強。為確保整個中軸線的完整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充分展示中軸線的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科技手段與中軸線深度融合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有待加強。


  提案建議加強“智慧中軸線”頂層設計,形成引領性和全域性的科技戰略佈局。站在科技發展前沿,以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為目的,站在打造智慧引領、先行示範的高度頒佈《關於北京智慧中軸線發展的實施方案》,系統性部署“智慧中軸線”建設。


  同時,建立“中軸線文化遺產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軸線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依託天壇、故宮博物院等歷史文化遺產存富集的實體單元建立專題文化遺產科技創新中心或基地,力爭創新出一大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基於AR技術的文化遺產衍生品、文化主題遊戲等,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比如,以數位技術打造文化遺產IP,進一步圍繞結合“京燕風箏”等非遺資源為中軸線提供更加別致的數位藏品等。

 

首屆蘭花獎外籍評委參加“走讀中國·北京中軸線”主題參訪活動,參觀訪問故宮、景山、鐘鼓樓、天壇等中軸線地標。 記者 田雨昊 攝


  提案還提出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保護傳承好中軸線文化遺產。比如,建立中軸線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料平台,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並進一步搜集中軸線相關資料資源,搭建完善的中軸線資料平台等;加強對中軸線文化和歷史內涵的數字展示,在適當地域建設中軸線文化數字體驗中心,在重要節點建設中軸線文化感知亭。充分利用3D影像科技、VR虛擬展示技術、實地場景模擬等,通過構建“元宇宙”讓虛擬內容展現中軸線的文化內涵,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完)


【編輯:付子豪】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