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關於2024年美中經貿關係,你需要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
來源 :美國之音外事記者 | 記者 :莉雅 | 時間 :2024-01-18 | 49 瀏覽 : | 分享到: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加州舉行面對面會晤後,美中關係總體上止跌回穩,但臺灣1月13日的總統大選結果及美國將在今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無疑會影響美中關係未來走向。有關專家表示,在美國大選年,要對中國表現強硬立場的壓力可能會導致拜登政府採取額外的出口控制措施並擴大經濟安全網,或至少做出這種姿態,同時儘量避免對美國私營部門施加新的重大限制。

資料照:2023年11月15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出席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間隙在加州費羅麗莊園舉行的雙邊會晤。(路透社)


    《美國之音》1月17日華盛頓訊,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加州舉行面對面會晤後,美中關係總體上止跌回穩,但臺灣1月13日的總統大選結果及美國將在今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無疑會影響美中關係未來走向。有關專家表示,在美國大選年,要對中國表現強硬立場的壓力可能會導致拜登政府採取額外的出口控制措施並擴大經濟安全網,或至少做出這種姿態,同時儘量避免對美國私營部門施加新的重大限制。

 

關於2024年美中經貿關係,下面是你需要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

    對美國來說,2024年不僅是大選年,對於貿易、技術和經濟安全政策來說,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拜登政府將繼續實施《晶片法》和《科學法案》等標誌性的立法,並將與盟友及合作夥伴一道繼續推進更廣泛的經濟安全議程,確保一些關鍵部門的供應鏈安全。毫無疑問的是,美國的總統大選以及拜登政府的貿易、技術和經濟安全政策都將對美中經貿關係帶來重大的影響。

 

一、 拜登政府將繼續維持對華關稅

    執政三年來,拜登政府基本上維持了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來自中國的大約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目前仍然在對是否取消這些關稅的問題進行審核。在此期間,該辦公室根據國內的需求對一些產品的關稅進行了豁免,包括在去年年底宣佈將352種中國進口商品及77種COVID-19相關類別產品的“301”關稅豁免期從去年12月31日再次延長至2024年5月31日,並從今年1月22日開始徵求公眾對是否需要進一步延長特定豁免範圍的意見。

    美國前助理貿易代表斯蒂芬·藍迪(Stephen Land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鑒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仍然在對華關稅進行審核,再加上今年的總統選舉,拜登政府可能只是對一些消費品的關稅做出一些調整。

    “我特別注意到美中(在關稅問題上)缺乏討論,我猜測他們不會對此做出很多改變。你知道,他們在選舉上遇到的問題已經夠多了,”藍迪說。

    Axios最近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說,在準備下調有關消費品關稅的同時,拜登政府準備提高對中國的電動車以及鈷和鋰等重要礦物質的進口關稅。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美中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拜登政府的確在考慮提高一些產品的關稅,同時下調一些關稅,但在選舉前不會有太多的動作。

    “(拜登政府)在削減一些特朗普時期對華關稅的同時在新的領域提高關稅之間進行權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以這樣的方式使這個問題混淆起來是一種政治風險。我懷疑在今年年底之前什麼都不會發生,”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表示。

 

圖/2024年1月15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在得梅因舉行的愛荷華州黨團會議選舉中獲勝。


    在美中戰略競爭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的大背景下,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以及大部分民眾都希望對中國持強硬立場,而沒有哪一位總統候選人願意被對手塑造為或被民眾視為是對中國軟弱的人。

 

二.美國可能會發出限制對華投資的信號而不是具體措施

    拜登總統去年8月9日正式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對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以及某些人工智慧系統等三個領域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防止美國的資本和專業知識被用來加速發展可能支援中國軍事現代化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技術。

    新的行政命令目前還沒有開始實施。負責實施這一行政命令的美國財政部正在起草相關的規定草案,包括細化關鍵術語的定義、建立違規行為的處罰和執行流程等,並就這一新的限制措施的適應範圍徵求公眾意見。

    在這一新的投資管制新規出台之前,由於美中關係的不斷惡化,美國投資者已經減少了對中國的投資。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為82億美元,創下20年來新低,而美國對華風險投資僅為13億美元,亦創下十年來的低點。

    華盛頓智庫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貿易與技術項目主任艾米莉·本森(Emily Benson)認為,在大選年,每位總統候選人將面臨要對中國表現出強硬立場的壓力,而這可能導致額外的控制措施和擴大的經濟安全網。

    “另一方面,對美國私營部門施加新的重大限制並不符合現任總統的利益。因此,(限制)對外投資的提議很可能要到大選之後,甚至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完全實現。然而,這並不妨礙現任政府探討並傳達實施額外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的意圖。僅僅發出信號可能會進一步冷卻雙邊貿易和投資,而不需要走到對資本、商品、人員和知識流動進行監管的地步,”她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史劍道認為,拜登總統不需要在對華投資問題上採取任何行動,只需要與中方進行溝通。

    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藍迪特別強調了國會對政府施加的壓力。他說,由於對中共持強硬立場已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每次拜登政府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哪怕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國會兩黨的大聲阻喝。他認為,在存在一個跨黨派的眾議院美國和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而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支持改善兩國經貿關係的團體的情況下,政府不會做出任何有利於中國的行動。

 

三、 美中科技戰進一步加劇

    隨著美國把中國當作其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成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美國商務部繼去年10月更新了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晶片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之後,正在進一步收緊有關的限制。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已表示過,預計“至少每年”對有關的出口管制措施進行一次更新。

    就在今年的元旦,在拜登政府的壓力下,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說,荷蘭政府在有關出口禁令生效前幾周撤銷了該公司部分向中國出口設備的許可證,其中包括光刻機。

    有跡象顯示,美國對中國晶片發展的圍堵政策可能正在從對尖端生產技術的禁運擴展到所謂的傳統制程領域。美國商務部去年12月下旬宣佈將調查美國關鍵行業對中國製造的傳統晶片的使用與採購情況,評估半導體供應鏈對中國晶片的依賴程度。

 

資料照: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5月25日在華盛頓進行會晤 (圖片來源:Twitter@SecRaimondo)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1月10日在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通電話時對美國限制第三國向中國出口光刻機、成熟制程晶片供應鏈調查等表達了中方所說的“嚴正關切”。不過,美國商務部在有關這次通話的一份聲明中說,雷蒙多強調,美國政府在對華出口管制上採取的“小院高牆”的做法不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是在不過度限制貿易和投資的情況下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價值觀。她重申,國家安全問題不容談判。

    不過,路透社最新的報導說,它對招標檔的審查顯示,中國的軍事機構、國有人工智慧研究機構和大學在過去一年中購買了美國禁止出口到中國的小批量英偉達生產的半導體。出售這些晶片的並不是英偉達或它所准許的零售商。目前不清楚這些中國的供應商是如何獲得這些晶片的。這凸顯了華盛頓在實施其對華出口管制措施上存在的難度。

    除此以外,美國國會也在加強對它們這些在中國有利益的公司的審查。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1月11日致函英特爾、英偉達以及美光,要求這三家美國晶片製造商的首席執行官前往國會作證。

 

四、中國促進產能的刺激措施可能引發新的貿易摩擦

    在國內外需求疲軟、房地產危機以及外資撤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經濟舉步維艱。當局為刺激經濟而採取的一些措施可能會引發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新一波的貿易摩擦。

    彭博新聞最近的報導說,由於與房地產有關的行業拖累經濟增長,中國領導人正在對製造業注資,其中包括聚焦他們所說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這“新三大”增長動力,從而有助於推動全球去碳化進程,並刺激對銅和鋰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報導認為,這個策略目前為止幫助中國避免了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以及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所經歷的經濟衰退,但這也加劇了失衡,為中國與發達國家以及正在努力向工業化階梯較低階段邁進的新興經濟體之間新一輪的全球貿易緊張奠定了基礎。

    經濟學家史劍道認為,習近平上臺以來就一直把更高附加值的製造業當作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解決方案,並不是現在才開始這樣做。

    他說:“現在會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的是,在消費仍然疲軟而中國企業試圖向國際市場傾銷剩餘產品的情況下中國提高產能的刺激措施,就像它以往做的那樣。”

    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從今年1月至11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同比下降超過了20%。中國占美國進口總額的13.9%,是2004年以來的最小份額,而2017年這一份額達到逾21%的峰值。美國對華出口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長期跟蹤美中貿易的史劍道預計,與去年相比,今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將減少1千億美元,低於疫情期間,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他說,美國與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清零政策導致美國企業不再把中國視為可靠的供應商,儘管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五、雙方將繼續就經貿問題加強對話

    儘管2024年美中經貿關係的前景不容樂觀,但雙方去年建立的一系列對話與溝通管道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於減少誤解。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正在計畫今年上半年再次訪華。她去年12月中旬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成立50周年的一個晚宴上對商界領袖發表講話時說,美國將繼續致力於就美國的行動明確與中方溝通。

    “我們不尋求解決我們所有的分歧,也不尋求避免所有的震盪。這一點也不現實,”耶倫說。“但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的溝通具有韌性,這樣當我們意見不一致時,當震盪發生時,我們就能防止誤解導致事態升級並造成傷害。”

 

資料照: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晤到訪的美國財長耶倫。(2023年7月8日)


    美中雙方在耶倫去年訪華後啟動了經濟(EWG)和金融工作組(FWG),就實質性的經濟和金融政策問題進行持續的接觸與溝通。這兩個工作組到分別在去年10月和11月進行了兩次會議。

    除此以外,美中雙方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去年訪華期間也同意建立新的工作組來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問題。雙方還同意啟動出口管制執法資訊交流機制,作為“減少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誤解的一個平台”。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上海參觀紐約大學的上海校園。(2023年8月30日)


    繼美中兩國商務部長去年11月加州亞太經合會領導人會議期間會晤後,兩人在1月10日晚間進行了通話。美國商務部說,兩人強調了利用美中兩國商務部建立的工作組處理令人關切的商務議題的重要性。此外,兩人還討論了工作組當面會談的計畫。

    一些觀察人士對這些工作組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持懷疑態度,但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本森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之間重建的這些溝通管道至少可以作為一個表達不滿的論壇,而且外交談判也是可以產生具體結果的。

    “在外交上,一場危機被避免是一項出色的工作,在貿易和經濟政策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兩國之間僅僅存在額外的溝通管道本身就可以有助於緩和在某些領域的緊張,儘管這需要雙方的投入以及共同的努力,”她說。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