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漳州文旅自由選~雲霄靈鷲寺禪修行
來源 :文旅匯報 | 記者 :責任編輯 | 時間 :2023-09-18 | 140 瀏覽 : | 分享到:

雲霄靈鷲禪寺影片 >>



2023年獲批及授證為海峽兩岸佛教文化傳播中心



簡介 >>

靈鷲寺,原名“擘峰岩”,東朝漳浦古雷港、廈門島,西朝廣東、潮汕,北鄰入海口、雲霄將軍山,南朝秀水浩瀚的東山島、臺灣島,地理位置優越。

 

拍攝:吳迪

 

拍攝:吳迪


波光跳躍,千帆穿梭,東山島盡收眼底

 

拍攝:吳迪


寺前視野開闊,前兩側山坡是望不盡的山林水果,正前方梯田迭,稻熟季節,千重金浪,流向遠方

 

 

拍攝:吳迪


山色海景盡收眼底,奇山怪石尤為奪人眼球

 

拍攝:吳迪


清心、靜心、寬心、舒心的境地

 

拍攝:吳迪


望夕陽

 

拍攝:吳迪


夜景燈樓


 拍攝:吳迪

 

隨緣大自然

寺院主持:釋法眾

靈鷲寺走出去,積極參加各地佛教文化交流活動,擴大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拍攝:吳迪


波光跳躍,千帆穿梭,東山島盡收眼底


拍攝:吳迪


拍攝製作:海峽兩岸雜誌社副社長 吳迪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人民號”作者上傳並發佈,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提供資訊發佈平台





雲霄靈鷲寺沿革


“靈鷲禪寺”原名“擘峰岩”,相傳距今 700 餘年前,南宋(1157-1279)高宗或孝宗的 太子同幾位朝內太監逃難至此地隱居,發現此地的地理位置是建寺廟的寶地,為避難就削髮 為僧建起寺廟,取名為“擘峰岩”,後來變成寺廟的古跡。據現已遺存的四面佛、石柱、石 碑等遺物,放置於靈鷲禪寺文物館內。

1818 年 嘉慶戊寅年,湯氏族人曾有修復,後因歷史悠久而毀壞。

1882 年 光緒壬午年,由湯繼昌等六人出資重修,民俗稱之為“新岩”。

1892 年 光緒壬辰年,小刀會曾在此活動。後來由於歷史演變失修而破毀殆盡。

1996 年 當地群眾復修一間簡陋寺院。

1999 年 初冬,經聘請廣州光寺釋法眾法師為住持,前往勘察。後把“擘峰岩”改為“靈鷲禪寺”,發心重修原址,當地群眾稱此山為“靈鷲山”。





漳州文旅自由選雲霄靈鷲寺禪修行







 

專題:雲霄靈鷲寺風雨八百年

作者:王一雄張藝彬


靈鷲寺是雲霄縣列嶼鎮境內一座百年古寺廟,原名“擘峰岩”,大概建於南宋。寺內擁有許多古蹟,歷經多次重修,如今已是旅遊朝聖勝地,2009年獲批為漳州市首批對台交流重點寺廟。每逢周末,雲霄縣列嶼鎮境內的西鷲山遊人香客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台灣、廣東等地香客。


百年傳奇寺廟

靈鷲寺,原名“擘峰岩”,東朝漳浦古雷港、廈門島,西朝廣東、潮汕,北鄰入海口、雲霄將軍山,南朝秀水浩瀚的東山島、台灣島,地理位置優越。

西鷲山具有栩栩如生的天然景物,如石鐘、石象、石蛙、石佛、石土地公、石雞、石狗、石魚等奇形異石。更引人注目的是遠處眺望之,西鷲山直插雲端,活像展翅欲飛的鷲鳥,後山形如彌勒菩薩,合掌胸前,盤腿端坐,肥頭寬肚,笑容可掬,面目慈祥,伸眼向東。波光跳躍,千帆穿梭,東山島盡收眼底。山左邊像一隻大象坐著普賢菩薩,山右邊如回頭獅坐一個文殊菩薩。

寺前視野開闊,前兩側山坡是望不盡的山林水果,正前方梯田迭迭,稻熟季節,千重金浪,流向遠方,因此,“擘峰岩”被改稱為“靈鷲寺”。相傳,南宋(1157-1279年),高宗或孝宗太子同幾位朝內太監逃難至此地隱居,發現此地是建寺廟的寶地,削髮為僧,建造了擘峰岩。

歷經風雨數百年,擘峰岩幾度興廢。據現已遺存的四面佛、石柱、石碑等遺物及遺物上的字跡證實,明洪武年間就有高僧啟建。明正德年間,曾任河南按察史湯應科退隱後,回鄉建設此岩,取名擘峰岩。清嘉慶戊寅二十三年(1818年)列嶼鎮湯姓族人曾有修復擘峰岩。光緒壬午年,由湯繼昌等6人出資復建,所以民俗稱為“新岩”。後因管理不善,逐漸頹廢。至清嘉慶年間,擘峰岩曾一度成為閩南反清組織“天地會”的活動地址,為清廷察知而摧毀。1996年,當地民眾復修一間簡陋寺院。1999年,僧人釋法眾大師化緣集資重建了現在的靈鷲寺,使百年寺廟重放光彩,並使之成為集旅遊、朝聖為一體的勝地。


旅遊朝聖勝地

“養在深閨人未識,撩開面紗艷驚人。”途經羅漢群像,拾階而上,放眼整座靈鷲寺,讓人生髮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感嘆。站在西鷲山,山色海景盡收眼底,奇山怪石尤為奪人眼球,山下田園風光亦惹人醉。

1999年,靈鷲寺重建工程啟動,廣東等地慈善人士紛紛捐贈錢物支持重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大雄寶殿一座、天王殿一座、僧舍二座二層、會議廳(含僧舍)一座二層,膳廳、接待室(含僧舍)一座二層,總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主要供奉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阿彌陀佛、約師佛等。2002年,靈鷲寺大雄寶殿落成佛像升座開光典禮後,佛光赫奕,法雨加倍,海內外信眾日益增加,香火鼎盛。通往靈鷲寺近1公里的山路兩旁樹立著羅漢群雕。這是東南地區最大的羅漢群雕,出自惠安名家之手,五百尊者形神兼備。寺院大雄寶殿右邊,有一甘泉,水質清澈醇和,飲之心涼神清,泉邊有千年石鐘和豬頭奇石(八戒石),細觀之,令人遐思。仿佛石鐘響鳴,警醒世人覺悟而不迷惑,理智而不糊塗。那八戒石使人剎那間,聯想起跟唐玄奘西天取經的豬悟能,初皈佛時,菩薩莊嚴的訓誡。

按原規劃,靈鷲寺還要建設藏經閣、鐘鼓樓、準提殿、功德堂、普同塔、孤兒院,山門前方山谷築堤造湖,加上道路配套建設,總投資在1500萬元以上。此外,構想建立一個萬壽山(公墓)。將迎來更多與佛有關人士大施功德,福慧雙修。

靈鷲寺,今日已成為佛門聖地,莊嚴大方,雅致高潔,它是信佛禮佛人們的清心、靜心、寬心、舒心的境地,又是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對台交流重點寺廟

靈鷲寺弘揚愛國愛教、樂善好施的美德,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活動的同時,大力推進與東南亞及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佛教信仰文化交流活動,為雲霄平添了對台文化交流視窗和平台。2009年,靈鷲寺成為漳州市首批對台交流重點寺廟。

近年來,台灣金門宗教界與靈鷲寺頻頻互訪,促進了雲霄和金門的佛教文化交流。主持釋法眾說,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佛道也本是一家。近年來靈鷲寺與台灣宗教界的交流互訪也日益頻繁,組織開展了大型對台佛教文化交流活動。他希望兩岸繼續加強交流往來,以此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維護兩岸人民的幸福安康。台灣中華道教協會會長吳光輝表示,兩岸宗教界互動參訪,對加強兩岸之間的精神紐帶,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進兩岸社會和諧,民眾的平安福祉發揮重要作用。

靈鷲寺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擴大對台宗教文化和開漳文化信仰交流活動。每年,靈鷲寺舉行佛經誦讀交流大會、佛教文化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台灣等地德高望重的法師前來探討佛教文化。金門等台灣各地的寺廟也常常組團前來交流佛教文化。靈鷲寺走出去,積極參加各地佛教文化交流活動,擴大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作為漳州佛教界的代表,應邀出席第二屆海峽論壇·閩台佛教文化研討會。去年,到金門參加兩岸交流活動。

來源:閩南日報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