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許聰志重拾舊藝 離心壺更名笠心壺 造型酷似凌空飛舞的樂神
來源 :南華報 | 記者 :蘇正國 | 時間 :2021-10-02 | 275 瀏覽 : | 分享到: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改變人類的歷史,改變很多人的命運與企業的運營模式,以製作當代罕見「離心壺」聞名的許聰志,就是因為疫情離開海南島,回到闊別多年的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笠野窯」,重拾「離心壺」製作技藝,而且將之更名為「笠心壺」,又稱「飛天壺」。「笠心壺」的拉胚作業,大約偏離傳統茶壺軸心四十五度,是高難度的拉胚技巧,由於壺的造形酷似佛門藝術中凌空飛舞供養諸佛的樂神,故亦名「飛天壺」。


  1965出生於里港的許聰志,退伍後先到台北中華工程上班,26歲那年(1991),因緣際會,進入陶林陶藝教室學習手拉胚陶藝品製作,師事林葆家、蔡武龍、吳孟錫等幾位大師。經過四年的潛心苦學,1994年中華工程正好改制民營,許聰志毅然申請退職,並且自行在林口成立工作室,這期間,他和在陶林工作室認識也兼做陶藝的夫人趙玉玲結成連理。

大起大落的許聰志,說明笠心壺的製作過程。


  許聰志回憶,當初在陶林學習二年之後,他受到二個因緣激發,決心深入鑽研「離心壺」,之一是他發現台中大甲有位李姓老師傅拉胚製作的離心壺,造型漂亮、流線、飽滿、好倒(如蜻蜓點水)、壺型有飛天的神韻,其功能比一般傳統茶壺更佳。之二,他同時在古書上也驚見早期中國大陸也有紫砂離心壺,其製作方式有拉胚和灌模二種,同樣有如前述的好功能。

  許聰志認為,這種「離心壺」的製作才是他要走的「藍海」陶藝,於是潛心鑽研二年,研究期間燒毀不計其數的拉胚茶壺。後來終於悟到要用特製的陶土或半磁土來調配,拉胚離心約為四十五度,拉胚要有打太極的精神,耐心與修胚也很重要,心亂絕對拉不出高雅的離心壺。


含氧化鐵成份較高的天目笠心,相當高雅。


   許聰志說,初學時經常在拉胚離心過程,茶壺主體往往會受不了離心力而破損。而離心壺的好壞,端視茶壺的泥料、工藝、造型和神韻,亦即作品的「形、神、氣、態」,當然這也需要經驗與高度的鑑賞能力。他說,有些茶壺上釉,有些是不上釉,但透氣性都要很好。

 至於離心壺窯燒的溫度,要看上釉與否以及泥料來決定,一般不上釉的一次到位燒到1260攝氏度,大約需要13小時;如果上釉的茶壺,第一次先素燒到850度(約需5小時),上完釉再二次燒,加熱到1260度(又約需13-15小時)。他每次一窯大約放入60-80把離心壺,還會搭配一些花瓶與茶杯等。


剛上完釉的笠心,準備二度加熱。


 在林口創業四、五年,大約在1999年左右,許聰志小倆口搬回里港塔樓村,創立「笠野窯」,就是戴著斗笠在野外捏陶的意思。他一邊教學,一邊製作離心壺並參展,也幫各大知名寺廟專案承製青磁茶杯、缽、香爐等結緣品,很快的便在南台灣闖出名號。他製作的離心壺,由於造型特殊,每把均價都在八千至二萬元左右,曾經有一把因為造型非常殊勝賣到九萬元。

許聰志暨捏陶又養蝦 大起大落 兩岸走一回 最後又回歸藝術的懷抱

   回到里港,許聰志除了一方面捏陶,一方面也研究飼養泰國蝦,到了2007年,他的泰國蝦養殖面積一度高達十六公頃。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2009年發生八八水災,屏東里港也是重災區,他的泰國蝦池全毀,導致負債八百萬元。許聰志心想,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但燒壺還債又太慢。2011年,許聰志改研究淡水飼養澳洲龍蝦,他從水族箱培育幼苗繁殖開始,

  皇天不負苦心人,2014年研究成功,一年半之後,他把積欠的債務還清。許聰志心想,帶著這門澳洲龍蝦幼苗繁殖的技術,一定可以走遍天下。於是他在里港又養了一年澳洲龍蝦之後,在2015年,許聰志毅然把里港的魚塭轉租,笠野窯交給學生管理(可惜這些學生都沒學到離心壺製作),他則以「技術投資」的方式前往海南島瓊海、三江等地發展澳洲龍蝦養殖。


高溫燒製完成的笠心,具有飛天的神韻,出水功能甚佳。


 許聰志的陶藝學生代為經營笠野窯大約一年之後,紛紛另立門戶,自行成立工作室。因此,到了2016年,笠野窯陷入停頓狀態。今年初正好碰上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大陸成了重災區,加上旅外多年的思鄉情懷,許聰志幾經思考,毅然決定,返回故里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重新擦亮「笠野窯」的招牌。

  今年二月三日回到南台灣再出發的許聰志,認為「離心壺、偏心壺」這種名字不夠優雅,於是將之更名為「笠心壺」,具有笠野窯離心壺的意思,同時又因壺的外型酷似佛教的飛天神韻,又名「飛天壺」,一場疫情也讓寶島手拉胚製壺的市場增添光彩,名壺重光。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