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首發(一):地球受新冠肺炎疫情新常態和不規律氣候的雙循環影響,造就「文旅生活」的前景
來源 :文旅匯報 | 記者 :管編 | 時間 :2021-03-10 | 367 瀏覽 : | 分享到:
2021年在全球的歡呼和期待中來臨,新的一年,在經濟大重構下的疫情逐漸放緩,各國政府及聯合國組織亦考慮放寬部分地區限制;或許新冠肺炎將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熱議話題變成氣候變化、地球變暖。然而台灣抗疫成功典範,和避開極端氣候影響,台灣本島和離島仍然照常工作和外出旅遊,讓全球驚羨。尤其台灣隨著近月疫苗及大數據的取得,加上今年也擠上全球經濟自由區排名第六,和全球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大趨勢,將陸續吸引大型產業供應鏈及跨國企業紛紛抵台考察,相信下半年國際人士來台的商務旅行將會帶動全面經濟發展。

觀光業變慘業!業界估4年才復甦。美國皮尤智庫研究中心有研究指出,國際間在20203月起陸續實施邊境管制,全球至少有91%人口受出入境限制影響。為堵截新冠病毒,多個國家實施出入境限制,旅行計劃被迫取消,在海外旅遊急凍下,蓬勃一時的旅遊業瞬間成為「旅遊慘業」因此大受打擊。2020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當屬觀光旅遊業,根據UNWTOWTTC世界旅遊議會及IATA國際民航組織等觀光組織評估,國際旅遊要復原到2019年水準可能需要2.54年甚至更久。在〝人出不去、錢進不來〞,位於「第一線」的導遊及領隊工作者收入秒歸零直接蒸發,而旅行社業者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重挫超過95%,紛紛拚轉型求生。

2021年在全球的歡呼和期待中來臨,新的一年,在經濟大重構下的疫情逐漸放緩,各國政府及聯合國組織亦考慮放寬部分地區限制;或許新冠肺炎將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熱議話題變成氣候變化、地球變暖。然而台灣抗疫成功典範,和避開極端氣候影響,台灣本島和離島仍然照常工作和外出旅遊,讓全球驚羨。尤其台灣隨著近月疫苗及大數據的取得,加上今年也擠上全球經濟自由區排名第六,和全球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大趨勢,將陸續吸引大型產業供應鏈及跨國企業紛紛抵台考察,相信下半年國際人士來台的商務旅行將會帶動全面經濟發展。

為此,不少跨國企業開始轉投資國內旅遊,將〝農業〞套用在旅遊業,讓大眾可以透過國內節能的飛航、巴士、遊輪能夠周遊列島,如雄獅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文傑說,未來重心將轉往國內旅遊,希望能締造一年60億的營收;未來集團的營運方向將會轉型,持續拓展「生活產業」市場,營運重心也會轉移到國內旅遊、伴手禮市場等可持續長遠發展的業務;目標放在拉抬國內營收起色,未來將不再回到原先傳統旅遊業的營運型態。

「生活產業」重視具美感、令人愉悅的「參與」,經營模式就是緊扣「體驗」。在走向創意生活產業的路上,無論是既有生活產業的創意活化,或是消費新需求激起新的衍生性商品開發,對營運特色的追求不是「第一」,而是打造「唯一」。唯一就是要有獨特性、文化性或在地性的表現,展現 「唯一」,營運特色才能持久。


便於辨別,旅遊地的倡導者必須配合旅遊業,提供在既有的觀光產業結構注入「人文地產景」的創意或文化要素之後,出現了全新的「唯一」風貌和旅客「文化旅行計畫」相匹配的樣態,造就旅遊業在推廣〝生活產業之旅〞的量變及質變。

疫情新常態亟待開發的「文旅島遊」潛在市場

台灣根據國人旅遊動向、滿意度、消費情形及分析國人選擇在國內、外旅遊間之交互影響情形,對比旅遊率因受SARS疫情的影響比較,后疫情2013年十二歲以上國民至少曾從事一次國內旅遊的比例為90%,與2012年疫情期間無顯著差異;又分別就各季的旅遊率來看,2013年第二季與2012年同季明顯下降,第三季旅遊率兩年調查結果差不多,其餘第一季及第四季的旅遊率均高於2012年,分析九成民眾曾在國內旅遊,與2012年無顯著差異。

民眾利用週末假期從事國內旅遊者增加。以利用週末、星期日從事國內旅遊者(61%)最多,利用平常日者(26%)次之;而民眾出遊大多以「觀光、遊憩、渡假」(占61%)為目的,其次依序為「探訪親友」(占19%)、「健身運動度假」(占8%)、「宗教性旅行」(5%)、「生態旅遊」(占3%)等。



國人國內旅遊每人每次平均花費為新台幣
2,130元,其中以餐飲、交通及購物支出最多,其次是住宿支出。國內旅遊總消費計為新台幣2,181億元。與2012年比較,2013年每人每次旅遊平均花費負成長4%,旅遊總旅次下降4%,使得2013年國民旅遊總費用較2012年負成長8%

重新認識旅客,順應人性與剛好需要

國內旅遊者九成旅客是以自行規劃方式出遊,行前資訊透過電腦網路者逐年增加。民眾在國內的旅遊方式大多數採自行規劃行程旅遊(占90%),以其他旅遊方式旅遊者則均低於5%;此外,有百分之四的旅次是由旅行社承辦。唯獨前往〝金門〞旅遊者有51%是交由旅行社承辦,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飛機(78%)

前往〝金門〞旅遊者有51%,主要從事「探訪親友、健身運動度假、宗教性旅行、生態旅遊」;其中「探訪親友、健身運動度假、宗教性旅行」由政府和旅遊業合作定期舉辦相關活動(見圖2021年金門活動行事曆);「生態旅遊」由研學機構不定期舉辦;而「商務旅遊及會議性旅遊」則由公協會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召開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旅遊有
10%之民眾全年皆未從事國內旅遊。其中以年齡在60歲以上(占44%),職業為家庭管理(占20%)或退休人員(占24%)較多;而其未旅遊之主要原因以「想去,沒有時間」最多(占40%),其次則是「沒有興趣」及「想去,健康狀況不佳」,各占20%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宅在家裡,不想出門旅遊原因

〝讚美與陪伴〞是對於大多數人外出旅行的意義,人因為被讚美會激發冒險的意願,加上有知音人的陪伴,人就會開始計畫旅行而添購設備整裝待發。但是對於缺少〝讚美與陪伴〞的人來說,旅行對他們來說沒有誘惑力,有時間他們更願意在家裡享受一個人獨處,不想出門旅遊,這樣的孤獨感在有些人的眼裡是不能被理解的。不過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沒有說誰一定就是正解,其實他們不願意走出去遊玩,據分析主要就是五個原因:

1. 不太懂旅行是為了什麼

現在在很多人眼裡,旅遊變成了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跟團游,一般就是上車睡覺,下了車就找廁所,到了一個景點就各種拍照發朋友圈,說一些遊玩感言。這樣的遊玩就變了味道,變成了一種求關注的炫耀,尤其對忙碌的工作者、知識分子或者老年人認為是個愚不可及的行為。很多人也是因為這樣,才對旅遊有了錯誤的認知,對這種休閒娛樂方式沒有了興趣。

2. 旅遊太累了

到外面去遊玩,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件體力活,有一句現在比較流行的話,旅遊就是從自己呆厭的地方到別人呆厭的地方去,這句話某種意義上也沒有錯。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瞎折騰,一路上吃的不合口味,睡覺也睡的不踏實,還到處奔波,玩一圈下來身體很疲憊,還不如在家舒服。

3. 風景沒什麼好看的

風景說實話看來看去也就是那樣,尤其是現在很多景點都是人為建造的,所以跑去看的意義也就不是很大。很多景點和景點之間也有很多相似,沒有什麼特別的。有的景點還沒有家樓下街道的吃好喝好,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4. 去到一個不熟悉地方不習慣

很多人不願意外出遊玩的原因,就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到一個新的地方,不但氣候還有語言有差異,而且在飲食還有習俗方面也會有不小的差異。跑到外面去各種不適應,還不如好好在家呆著。

5. 旅遊耗費財力

無論怎麼來說,出去外面玩就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尤其花錢又受氣。出去外面遊玩,除了呼吸,其他的那樣都要花錢,出去吃法和住宿,還有大大小小的門票錢,各種體驗項目,這樣下來,出去玩一次,最少幾千塊,多的可能要幾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壓力的。

綜合上述五個原因,試想如果能改變旅行意義,珍惜家人親友的〝讚美與陪伴〞,在很多人眼裡,旅遊成了最好的休閒娛樂方式,因為在旅遊的過程中,你不單單可以感受美景的壯闊,還可以放鬆身心,讓心靈來一場流浪。更重要的是,在一路遊玩的過程中,還可以不斷的學習新鮮的實物,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多的好處,才讓很多人徹底愛上了旅行,特別是對於現在大多數生活煎熬的人來說,有一個機會出去遊玩,那會是再好不過的事。

借助滲透率高的智慧聯網成為「旅行生活資訊」的一部分

民眾旅遊前,有四成九的旅客未曾索取相關旅遊資訊;而索取相關旅遊資訊的旅客中,其中以透過親友、同事者最多(占54%),而以利用電腦網路(占16%)搜尋資訊者較上年增加4%,增加幅度最大。此外有4%的旅客曾經在網路上訂購旅遊相關產品。


關鍵在旅行社普遍一樣化廣告型式很難讓消費者青睞而使用率偏低,如何針對國人整體有五成未曾索取相關旅遊資訊和透過親友、同事者最多傳遞旅遊資訊的認同而超前佈署,才是最困難的。因此,配合旅遊業有效結合文旅科際機構改造〝智慧
+〞區域空間;打造唯一「島遊文旅智慧特區」,協助推展跨境文化交流,吸引中高端人士的青睞,形成重要的互動場所。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