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華文大衆傳播媒體協會會員

綜合快訊
2020年拉動中國GDP靠投資,都市圈是最大機會
來源 :貿協經貿透視 | 記者 :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 時間 :2020-06-28 | 423 瀏覽 : | 分享到:

5月14日,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大陸企業發展與並購重組研究中心主辦的「洞見講堂」視訊會上,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傑表示,都市圈將是未來三年拉動投資的關鍵。 

人是聚集性動物,只有聚集才有投資與消費,過去城市化強調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而近兩年則更強調都市圈,因為人們終於發現都市圈的投資、消費效率好於中小城市的發展模式,投資效益最高的是都市圈,消費倍增效應也在都市圈。 

不過,魏傑也提醒,都市圈雖是最大的投資機會,但切忌,盲目鋪攤子、一哄而上,應該強調投資重點和順序,應從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這四大都市圈率先啟動投資,然後逐步向其他都市圈和城市群拓展。 

魏傑解釋,珠三角都市圈城際之間應該加密,目前廣州到深圳還是高鐵,不是地鐵、也不是城市輕軌;長三角的三省一市一體化仍需加快;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內暢外聯的交通路網建設仍有空間。2021年到2022年之間,先做好四大都市圈,然後再做其他區域的城市圈,這樣貨幣供給和財政力量,才能保障。 

最大的投資機會是都市圈

近日關於都市圈的投資呼聲漸高。魏傑說,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這個盤子很大,拉動效應明顯,將對整個投資產生巨大效用。有專家做了推算,都市圈建設對GDP的成長拉動0.5%-1%。單純靠傳統基建和新基建不行,還得加個「都市圈」,這是有道理的。 

人流入的地方,商業、工業、資本市場、不動產市場一定興旺發達,人流出的地方一定是衰敗。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也曾提出,中國大陸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遷移的進程還遠未結束。 

另一方面,最近由中國大陸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組織的「2020年宏觀經濟形勢和改革走勢」視訊座談會上,多位元專家就認為,今後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最大的發展潛能。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提供至少0.5到1%的成長動能,不僅可以修復經濟,更是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中國大陸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今後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新風口」,投到都市圈,出錯的概率不大他也估算,今後十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提供至少0.5到1%的成長動能。 

依據國際經驗,通常拉動國家經濟成長的往往是100萬至1000萬的中大型城市及其城市群。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大陸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效應仍不夠。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前(2018)年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群中人口占國家人口的比例,中國大陸僅為28%,遠不及日本(65%)、韓國(50%)的人口聚集程度。 

魏傑等專家認為,去(2019)年對GDP貢獻率位列第一位的是消費,今(2020)年與2021年最大貢獻率的是投資。隨著經濟修復歸位,消費則重回第一拉動者的角色。

修復經濟與刺激經濟順序不能搞亂

根據魏傑判斷,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暫停中國大陸經濟,但經濟基本面尚好,市場需求仍在,中國大陸經濟不會出現中長期衰退。但是,成長的壓力不容忽視。比如,宏觀負債率提升,通脹壓力增大,全球化步伐停滯等等。一、二季度的確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但三、四季度經濟將有望實現正成長。2021年,經濟基本恢復常態。

那麼,如何應對短期中國大陸經濟的衰退?

第一階段,今年一月甚至到三季度為「修復經濟」階段。因為停工、停產、停業,導致經濟承壓,必須有一個修復過程。修復經濟階段,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六保」: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保糧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層運轉。這是這階段的宏調核心。

魏傑提出「修復經濟」最主要的三條做法:一是減免稅費。一季度國家財政對企業減免稅費人民幣7,000多億元。二季度應該按這樣的額度繼續減免,有一些服務業遲遲不能開工,減免稅費可以繼續到三季度。二是對企業和個人補貼。許多企業停工,但員工工資照付,生產要素的費用照付,企業壓力陡增,政府應該增加補貼。對於失業人群和生活困難人群也要補貼到位。三是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和降低利率,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第二個階段是「刺激經濟」階段。「刺激經濟」應該在今年四季度啟動。今年拉動GDP成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與消費拉動作用不大,重點與關鍵只能是投資,因此,刺激經濟的核心應該是加大投資。

首先是政府對公共產品的投資。一方面是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大空間,尤其需要對四大都市圈的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加密,都市圈的基礎設施還有巨大的投資空間。另一方面是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從疫情來看,中國大陸的公共衛生體系需要加大投資。

其次是新基建。按魏傑分析,屢次被中央點名的「新基建」主要分為三大類:資訊類、融合類、科創類,資訊類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壓等;融合類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智慧能源、充電樁等;科創類主要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內容。新基建的投資主體應歸屬為政府的公共性投資,企業沒有力量,比如懷柔搞科學城,只有政府建好,給企業提供平臺,企業運營。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相比較,對投資的拉動力量大體為傳統基建占60%,新基建占40%。

再次是企業層面的經營性投資。投資重點仍然是三大產業:1、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資訊技術、新一代新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2、現代製造業。現代製造業有六大短板:航天器和航空器、高鐵、核電、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數控機床、現代船舶和海洋裝備。這六大短板存在很大空間。最後是服務業。比如,像養老、家政、醫療衛生、大健康等消費服務業;金融、商事服務、園區管理商務服務業;影視、音樂、戲劇,收藏、非遺、博物館以及一系列所謂休閒旅遊等金融產品與文化服務業。

第三個階段就是深化改革。最終中國大陸的發展還是有賴於改革。尤其到2021年後半年的時候,改革應該成為主題,繼續深化改革成為核心。魏傑認為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

一、市場經濟

政府的重點不在於直接干預經濟,而主要制定、運作宏觀經濟政策,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資源配置方面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大陸政府做得很好,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擔心將來經濟運行中會形成慣性。疫情過後,會不會政府作用更加強化? 

二、混合經濟

各種不同經濟成分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特徵,應該平等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作用,混合經濟是方向。混合經濟裡最重要的是平等對待民營經濟,法律上平等保護各類產權。

三、法治經濟

法治經濟是整個經濟的動力來源,所以一定要堅持法治經濟,不能以政代法,不能以黨代法,要徹底走向法治經濟。所有經濟關係的處理和保護以法律為準繩,只有法治經濟才有信心,才有意義。

  特約網購 > 台灣蝦皮購物商城 
本期廣告贊助